脚踏实地做项目 创新创业获嘉奖
——记第二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创新创业竞赛铜奖获奖团队

一、竞赛基本情况
本届竞赛由甘肃中华职业教育社、甘肃省教育厅、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,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承办。我院代表队的《大学校园废旧物品生态处理及扶贫助学项目》经过初赛、复赛选拔后作为学院唯一入选项目进入总决赛。10月15日,总决赛在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东校区举行,全省高职高专院校选拔的30支代表队齐聚决赛现场,我院项目团队赛前充分准备,多次模拟演练,经过路演、现场答辩等环节的激烈角逐,最终荣获第二届甘肃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高职组“铜奖”。
二、团队基本情况
领衔人:马亮
参加人:袁泉、杨碧玉、杨媛、王姝婷
指导老师:刘刚、汪红梅
团队成员简介:
(1) 马亮,男,安全防范技术专业2019级学生,甘肃省临夏市人。曾在初高中担任过班长、组长等职务,有较强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。拟任职务:项目负责人。
(2) 王姝婷,女,安全防范技术专业2019级学生,甘肃省皋兰县人。性格活泼开朗好相处,乐于助人,做事积极向上,保持乐观的心态。大学曾担任过队纠组长一职,假期在两家公司做过兼职。拟任职务:财务部负责人。
(3) 袁泉,男,民航空中安全保卫专业2019级学生,甘肃省皋兰县人。善于沟通,同学和睦相处,有较强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。拟任职务:技术部负责人。
(4) 杨媛,女,安全防范技术专业2019级学生,甘肃省永登县人。性格热情开朗,待入友好,为人诚实谦虚。认真负责,能吃苦耐劳,尽职尽责,有耐心。具有亲和力,平易近入,善于与人沟通,在区队里担任团委的宣传委员。拟任职务:宣传部负责人。
(5) 杨碧玉,女,安全防范技术专业2019级学生,甘肃省康乐县人。性格开朗活泼,善于与人交流,有很好的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,能团结同学,热爱学习,积极参加活动。拟任职务:对外联络办公室负责人。
团队成员专业背景基本相同,主要从各县区农村来的学生,家庭经济条件都不是特别好。根据项目的运行和以及项目宣传、废旧物品回收、基金会财务管理以及与有关部门和废旧物品收购企业的沟通协调等,结合不同学生的特长、家庭背景,进行了分工。
三、项目简介
大学校园学生众多,学习生活中产生的书本、衣物、饮料瓶等废旧物品比较多,同时在校园内无其他处理渠道,多是丢弃处理。大量在校生产生的废旧物品会影响到美丽干净整洁校园的建设,及时有效的对废旧物品进行生态处理有利于美好校园的建设。扶贫助学基金会的创立,也是对贫困学生的救助和帮助,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实践,既能资助到在校贫困大学生,减轻其家庭经济负担,是脱贫攻坚国策的校园践行,也是弘扬正气、创建文明校园的具体举措。
此项目是废旧物品生态处理、废物利用、脱贫攻坚、扶贫助学的完美结合。将校园里大学生的废旧物品转化为经济价值和公益性行为。既美化了校园,资助了贫困学生,同时也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现实教育。
四、项目创建过程
2020年九月中旬,第二届黄炎培创新创业大赛通知下发,警校学子积极踊跃纷纷组建团队,马亮等同学联合了几名小伙伴组建了“智闯天涯队”,邀请教学院刘刚、汪红梅两位老师作为指导老师。由于团队成员大多来自农村,一行人都是围绕公益性来探讨项目,策划展开讨论,如项目内容,需要准备的资料材料,如何去实施,项目意义等。经与指导老师充分沟通,最终确定项目名称为“大学校园废旧物品生态处理及扶贫助学”。
五、项目的意义及发展规划
项目意义:创立此项目灵感来源于大学校园学生人数众多,学习生活中产生的书本、鞋帽、衣物、饮料瓶等废旧物品比较多,同时在校园内无其他处理渠道,多是丢弃处理。大量在校学生产生的废旧物品会影响到美丽干净整洁校园的建设,及时有效的对废旧物进行生态处理有利于美好校园的建设。同时,废旧物品处理所得资金可以成立“扶贫驻勋基金”用来资助在校贫困优秀大学生,减轻其家庭经济负担,是脱贫攻坚国策的校园践行,也是弘扬正气、创建文明校园的具体举措。
项目发展规划:
(一)做好项目宣传。项目开始实施前,我们将人员进行明确分工,各司其职。为了更好的起到宣传作用,我们拍摄一些视频,向校园内的师生进行宣传废旧物品生态处理、扶贫助学的重大意义。
(二)做好市场调研。团队成员着手到当地废旧物品市场调研,了解收购价格,聘请老师协助项目团队和废旧物品收购站签订合法合理的收购协议。
(三)聘请在校专业老师协助研发采集数据APP,建立捐赠人员、废旧回收数据库,并具有后台分析相关数据和捐赠物品的功能。
(四)向学校有关部门汇报项目情况,得到校方的同意和支持,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申请创立扶贫助学基金会。
(五)依托学院建立《优秀贫困大学生资助评估办法》。依托《办法》,严格安装程序筛选并进行校园公示,将废旧物品的收益资助给最终遴选出的优秀贫困学生。